UID980
注册时间2007-12-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阅读权限55
|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零零漆
编辑/刀疤姐
(首发腾讯新闻客户端,为腾讯新闻TOP计划互助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疫情事后,你对生鲜电商乐成实现用户留存乐观吗?”这个雷同题目,抛给了7家生鲜电商相干从业人士。
复兴乐观的,只有3位,来自两家生鲜电商公关人士。
“很多题目没管理,不太看好。”“生鲜尚有很长路要走。”这种谨慎答案的,是4位一线配送或供应链各体系员工。
疫情的到来,让诸多赛道一夜间迎来了亘古未有的发作式增长,其中就包括生鲜——多家生鲜电商平台,数据教平时以数倍比例增长。乃至就连中石化,也在340座加油站开通了“安心买菜”业务。
只不外,疫情终会过去,当齐备回到正轨,各种模式的生鲜电商,是否已真正彻底改变了全中国的消耗风俗?是否能留住疫情期间吸引来的新用户?是否能改变过去多年来难以管理的无法盈利题目?
这是一个关系到生鲜范畴将来命运的题目,更是每一个生鲜平台长期以来发展战略与相干技能积聚的一次大考。
01
数据发作了,赢利的很少
半个月前,乐城股份总经理,生鲜传奇首创人、董事长王卫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一段开车在路上的夜晚街道视频:“我要去配送,那边有我奋斗的兄弟姐妹。”
这条被媒体发到文章中的朋友圈,其背后正是疫情期间,因为忽然增长的大量订单,整个生鲜行业繁忙的缩影。
犹如其他暴涨生鲜电商平台一样,疫情期间,生鲜传奇贩卖同比递增3倍多,同店同比也有2倍的增长。不外,根据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烽对媒体的说法,即便云云数据,他们也在研究提前过冬,裁撤部分部分和门店,压缩体例。
原因很简朴,只管线上订单暴增,但盈利并不容易——作为驻足于合肥的社区生鲜店,生鲜传奇在合肥有130家店,拥有高出五千名员工,固然前端门店已盈利,但疫情期间整体并未盈利。
难以盈利原因,是随之增长的线上订单履约资本。沈华烽云云表现,以三公里为半径,正常在7元左右一单,并不包括在自家物流中心完成的打包、分拣的人力资本,以及获客资本。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另一家位于山东的某社区生鲜首创人的认同。
2月28日,他对“顶点商业品评”(jdsy2020)云云表现,疫情期间,固然线上订单量暴增,但采购、物流、职员资本随之大幅上涨,“我们服务的只是周围几公里,特别时期配送都是和外卖平台互助,这个资本只管转嫁给了消耗者,但疫情事后,线上肯定只能作为线下的增补。”
如果说社区生鲜,因为规模较小难谈盈利,但逐日优鲜、京东抵家、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头部生鲜巨头,固然都宣称近来一个多月来订单发作,但值得注意的是,从“顶点商业品评”查阅大量资料和采访来看,这些平台是否有盈利不得而知,其详细营收与利润也未公布。
停止3月2日,逐日优鲜相干负责人未复兴通过微信咨询的相干题目。而根据其合资人兼CFO王珺此前说法,其在生意业务额已经同比增长高出了300%,客单价从80元左右提升到了120元左右。
作为必要大量运力的前置仓模式代表,逐日优鲜过去几年备受众多实际题目标考验,乃至有投资人士公开质疑:“我们反复计算,发现逐日优鲜很难盈利。”
另一家前置仓代表,叮咚买菜首创人、CEO梁昌霖则坦言:“1月22日,内部告急战略会就确定:接下来叮咚买菜不再稽核毛利率,也不再稽核盈利环境。”
今年1月,叮咚买菜担当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一组核心策划数据:其策划一年以上、日均单量在1000单左右的前置仓,均匀客单价达65元,每笔订单的毛利率到达32.1%,刨去各项履单资本(包括大仓及干线运输费用、前置仓资本、营销费用),每单营业利润高出3%。
有分析人士彼时表现,在这种盈利模子下,叮咚买菜单笔订单看上去实现了正毛利——条件是,必要前置仓的日均单量到达1000单,均匀客单价65元以上。
别的,咨询的多家生鲜电商相干人士则表现,不愿谈商业模式这个话题原因,是因为在关键时间点上,“更希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疫情期间保供应的企业,要包管疫情期间生鲜价格的安稳,赢利并不是主要思量题目。”2月27日,苏宁易购相干人士表现,他们与“线上订购+配送抵家”的互联网模式差别,依靠传统商超的苏宁菜场,其玩法是“今日订嫡取”——用户在当天21点前,通过苏宁小店App的菜场入口下单,越日早上7点起,就能在附近指定苏宁小店内,提取新鲜菜品。
不外,像苏宁菜场这样的传统商超,也面对雷同资本上涨压力。 据相识,以苏宁菜场为例,疫情期间企业多项资本都在增长,光苏宁小店每天的消毒、职员防护资本,就是一笔不小开支。
多年来,“毛利低,赢利难”,成了生鲜电商的行业属性,也让诸多生鲜电商面对“盈利难”的存亡困局。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表现:鲜电商利润薄、技能门槛高,同时投入巨大,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95%亏损,包括7%巨额亏损),终极只有1%实现了盈利。
“事实上,生鲜行业本身毛利率并不低,部分产品因为源头属于直采,其毛利率乃至高出50%。”申万宏源首席零售分析师赵令伊,在一篇分析文章中云云称:“真正让生鲜行业亏损的,是高昂的租金职员薪酬、水电费、仓储费、配送费等后期资本。”
她以某前置仓抵家模式为例,进行了盈利模式测算。假设单仓面积300平米,客单价85元,扣除各种资本费用后,净利率约为1.3%。这意味着,这个前置仓必要每月营业收入高出140万元、且综合毛利率到达20%时,也就是订单密度、客单价都到达抱负状态时,才有望实现盈利。但题目是,一个前置仓想长期靠卖菜月营收140万元,其实非常困难。
02
体验并非那么精致,用户留存困难
商业模式之外,生鲜电商让业界近来颇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效应之下,原来昂贵的拉新资本险些为零,让长期难以被攻破的中老年人群体转战线上。
决定一个新零售模式将来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正是用户留存率。因此,在不少看好生鲜将来发展的人士看来,对疫情之后的用户后续留存率颇为乐观,同时能动员资本和资源的进入,为行业带来亘古未有的机会。
不外,从“顶点商业品评”多方相识来看,这个想法大概过于乐观。
很多人忽视一点的是,事实上生鲜过去10多年来已证明未能赢得大众青睐,近来订单发作量增长,其实是特别时期的非常之举。
生鲜电商要想乐成,本质上必要大众风俗用手机下单,也就是进行消耗风俗的转移,从线下菜市场、超市转为线上购买。但现在买菜主流还是中老年人,想要改变他们数十年的风俗,其实是一个长时间培养过程,并非这个特别时期就可以实现。
但题目是,现在留给主流消耗群体的印象并不算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大在线买菜平台的菜品供应与配送速率,均无法包管。
另一个现在特别时期大概不太重要,但疫情事后至关重要的题目,却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只管不少生鲜平台对外宣称特别时期不打烊、不涨价,但不少消耗者却表现菜品昂贵,而且可选菜品相比商场、超市实在太少。
“疫情最告急那段时间,我在女儿引导下,下了十来个生鲜APP。但现在,我已把这些APP删除的差不多了,就留了一个应急。”2月27日,58岁姜密斯说,随着疫情好转,自己还是每天和老伴去超市直接选购菜品。
让她删除诸多生鲜APP的原因,正是因为客单价太贵。“我第一次在某生鲜平台抢了168元的菜品,家里三口人只吃了一顿。”
她表现,168元的菜品中,3个小土豆要8元,不到一斤的芋儿15元,一截山药15.6元,一个西红柿9.5元。最夸张的是,不到一斤猪肉79.6元,还把购买的几个鸡翅给忘记配送了。
第二天,她又换了一个平台——这是一个传统商超的线上生鲜平台,货品由附近的超市负责配送。“效果一样,花了280多元,东西同样少得可怜,可选择菜品不到雷同超市非常之一,而且我隔两天去同一超市,发现内里雷同猪肉才30多元一斤,线上差不多贵了整整一倍。”
现在,只要女儿一提起在生鲜平台上买菜,姜密斯就格外生气:“那么贵,不能去超市买么?”
这不是姜密斯一个人的感受。诸多用户在各个平台吐槽称,自己大概从未买过这么贵的菜,菜薹、菜心这些素菜都要高出十元一斤,质量七零八落,对自己来说这是难以担当的事变。“用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为了特别时期的应急。”
实际上,从用户留存角度,生鲜核心竞争之一还是体验。“无论是客单价的提升,还是生意业务额的上涨等,根本上都基于消耗者特别期间‘囤货’这一活动。”有业内人士云云表现,思量到当前特有环境,上述题目其实都可以明白,更大的考验显然是疫情过去,恢复正常生存之后。
“我的发起是,各家生鲜企业应该思量几个题目:第一,现在用户体验度到底如何?第二,没有补贴之后用户还能不能买账?第三,疫情事后,有多少乐意费钱买速率,这速率相比菜场、超市以及社区零售,到底能快多少?第四,各大生鲜平台一直宣称的实时配送,对更多用户来说到底有多重要?”上述业内人士称。
大概,正是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各家生鲜平台对疫情后用户留存率的判断比力谨慎,更乐意将这轮行情看作是短期发作,对平台的商品品质、送货实效和后期服务的综合考验。
饿了么、逐日优鲜等相干人士停止发稿仍未就此题目进行复兴。2月27日,京东方面一位人士云云复兴:“对消耗者来说,体验制胜,送货速率、品质包管、服务都是留存消耗者的上风。”
苏宁方面则复兴表现,“基于门店自提模式、门店服务把控、供应链端品控力度和货源保障等要求,随着用户量的增长,苏宁菜场也会面对挑战,内部已经计划对菜场业务进行多个维度的升级,首先是价格管控,其次是尽大概增长商品宽度和深度,会在疫情后根据行情变化,尝试差别的促销运动,并进一步探索贬价空间,提升用户体验,实时到位的售后反馈。”
03
存亡供应链,尽大概淘汰冗长环节
客观而言,在特别时期,生鲜平台也难以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完美。比如,需求量暴增肯定伴随着采购困难,而物流、人力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也转移到了消耗者的资本之中——这大概是很多平台都在喊促销,但是平台产品并没有自制多少的原因。
不外,也有业内人士对此看法差别。弘章资本首创合资人翁怡诺就在担当媒体采访时表现:
“对生鲜电商平台来说,永远不要指望消耗者有绝对的消耗风俗与品牌认知,总是被不断分流的。因此,生鲜电商的市场角逐终极实际上是靠供应链深化下的商品竞争,而非价格上风。”
作为平台生鲜平台的采购员,罗坚(化名)过去一个半月没休息一天。大年三十那天,由于订单量的忽然猛增,他和近百位同事一道,奔赴四川、云南、贵州、山东、的田间地头,协调各产地生产和发货。
他们的办法成败,对所在生鲜平台至关重要,因为这是生鲜最重要的供应链环节——犹如叮咚买菜董事长梁昌霖所说一样,“买菜终极不是一个流量生意,而是一个供应链生意,以是各人最后比拼的还是供应链本领。”
生鲜供应链非常复杂。由于生鲜产品容易腐坏、易粉碎、跨地区运输等特性,气候、供给、人力、物流等环节,任一环节有不确定因素都难以包管供给的确定性。这也是整个生鲜行业,多年最难以管理的题目——缺货,正是供应链本领弱、对上游把控单薄的体现。
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供应链的重要性,才让生鲜履历了多种模式的变迁。从每天果园为代表的垂直类生鲜电商,到逐日优鲜的“前置仓+抵家”模式,到盒马鲜生开启“到店+抵家”的新零售模式,以及社区拼团等模式,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让平台更好掌控供应链。
但几代更迭走过,哪种模式更为适合生鲜,仍然没有定论。
前置仓模式,曾被以为是大势之一。这种模式确实提高了配送速率,降低了冷链物流资本和损耗资本,但其高建仓资本、人工管理资本,以及盈利模式尚未买通,制约着该模式的发展。
疫情期间大火的社区生鲜,则是以社区为入口,接纳“预定制”,即用户头天晚上从线上下单后,第二天就能收到菜,其特点是中转无库存,然而缺少配送服务。如何让这种模式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财产,同样需多种途径的探索。
相比之下,有自己门店充当么生鲜供应链冷库职能,而且有本领管理配送题目标苏宁小店、物美、天猫、盒马鲜生,其上风相对更显着。
但不管哪种模式,现在仍有大量产品由第三方供应商供货,这在特别时期充满了很大不确定性。腾讯新闻《潜望》就表现,即便是已经发展了部分产地直采通道、并积极创建冷链网络的盒马,直到现在,仍然有大量SKU还是必要第三方供应商供货。
有业内人士表现,疫情事后,大概一个显着的变化是,尽大概淘汰传统供应链冗长的流通环节,将成为全部生鲜平台发力的核心。
这个淘汰流通环节大概并不局限于直采。在判断2020年会整体发展规划时,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烽就云云表现:固然现在生鲜传奇和很多蔬菜基地有互助,但是仅限于到基地去采购,基地加工并不多,后期会徐徐加大在基地的加工环节,把打包、分拣等环节进一步提前,淘汰物流中心的难度。
04
还未看到下一个拼多多
艾瑞咨询陈诉表现,生鲜电商市场生意业务规模在2019年突破2000亿元,将来还将继承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线上渗透率可达21.7%。
因此,不管如何,面对这个万亿规模的生鲜市场,无数人仍在等待,能借特别时期,这个行业在能走得更快更远。
这大概也是那些心怀空想的人宁静台,能否实现空想的关键。比如王珺,逐日优鲜关键人物之一,就曾对外表现,线上购买生鲜将有万亿市场,而逐日优鲜终局可以到达3000亿元的规模,成为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超级平台。
为此,过去两年中,逐日优鲜做了多种尝试:2019年推出对标拼多多的“逐日拼拼”App,要做生鲜版的“拼多多+逐日一淘”,不外,上线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按下了“暂停键”。后来,它又通过升级前置仓,增长活鲜、餐食等品类,宣称为数千万用户提供了3000款SKU最快30分钟达的服务。
必须认可的是,时至今日,不管上述平台如何尝试,仍未让人们看到成为下一个拼多多的希望。相反,在2019年,是诸多从业者倒闭或被并购,行业惨遭洗牌的消息,包括呆萝卜、迷你生鲜、吉及鲜等生鲜电商企业均在2019年退出市场。
以是,当疫情事后,生鲜行业何处去呢?
大概,谨慎一些没有错。究竟体验尚不完美,用户购物风俗尚未真正变化,而且供应链也不是那么可靠,损耗大品控难无盈利仍然棘手,配送体系、履约效率和运力同样必要进一步升级和美满,这些企业仍然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验。
他们必须认识到,当规模化、“30分钟达”、3公里配送、前置仓、标准店成为各人都有的设置后,服务上风才是关键,而且差别模式、差别市场中,各自需求各不雷同——比如一二线都会用户对产品品质、安全性和配送速率要求较高,三四线都会用户则对价格更为敏感;比如年轻人用户与中老年人相比,如何买菜做饭的精致化需求方面也截然差别。
必须还注意到的是,疫情对投资方向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停止现在,创投圈人士对这个再次发作行业的态度,其实也相对谨慎。
不惑创投首创合资人李祝捷,就在燃财经的社群中表现,对于生鲜范畴创业者而言,在模式被验证之前,打造好单店上风、提升供应链本领,这对创业者来说更重要。“无论是纯线上配送模子还是自提柜,能否保持留存和复购,以及是否能维持当下的商业模式,才是投资人最关注的。”
这并非没有先例。在生鲜电商风口升沉中,呆萝卜层凭着超低的菜价一度高出盒马逐日优鲜,占据生鲜APP打开率排行第一,但快速烧钱的模式也预示了其幻灭的结局。
既然在这个特别时期,生鲜成了无数人的根本生存保障。那么,谁也不乐意,看到下一个呆萝卜,而是更乐意看到下一个拼多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