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邻避难题,广东不少地区积极应对,通过信息公开、有效沟通、利益协调等措施,有效化解矛盾,确保邻避类项目顺利落地。在昨天的座谈会上,来自博罗、潮南、陆丰、广州等地的代表畅谈解决邻避困境的实践探索。 博罗县环卫局局长黄国雄说,该县从选址环节,就充分沟通。为了尽可能消除公众疑虑,该县组织了500多人次外出参观学习,“部分群众由坚决反对,变为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有些群众说,如果项目能做得像参观的一样,就不会有反对意见。” “我们实现了承诺。”黄国雄说,为了做好后续监管,该县环保、环卫局还派人在厂里办公,与厂区工作人员同吃同住,“怎么说就怎么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不少邻避问题的背后,是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通过利益杠杆调节,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缓解邻避难题的阻力,被代表们广泛提及。 汕头市潮南区委宣传部长黄丽凤说,潮南区坚持“三个受益”,构筑项目建设和地方发展双赢的局面。一是在征地上保障群众最大受益;二是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受损、谁受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医保、道路设施、老人活动中心等民生难题;三是在发展上保障群众最大受益,通过参与分红等举措,把项目作为一个让村民长期受益的工业项目来谋划。 陆丰火力发电厂项目的实践经验,颇受关注。该项目克服拆迁一千多座坟墓等困难,仅用10个月就落地,其背后,离不开深入的群众工作。 “踊跃创新,当好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者。”广州供电局副局长李鸣洋说,在设计上,变电站尽量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和城市景观相结合;在材料上,尽量节能减排,全面应用减震和降噪技术。同时,广州供电局还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向公众开放,通过画册、现场检测等,有效消除公众对辐射的担忧。 “广州的用电量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以此计算,未来3年,广州仍需建设66座变电站,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希望公众更多地了解,更多地支持。”李鸣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