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回复: 0

垂直的友谊小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8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被一个微信好友拉黑了,我却没有沮丧。因为我和这位“好友”之间,实在没有什么现实中的交情可言。所以,以至于我居然在“误会”发生之后,都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去解释、去挽回。在一个人际关系可以无限扩展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许多未曾谋面的朋友。这些朋友被冠以“好友”的称谓,但实际上却没有太多的友谊可言。

    当然,没有见过面,不代表没有真正的友谊,假如我认定和这位拉黑我的好友之间,存在我认为可贵的友情,我想我还是会去挽回。值得挽回的友人和素昧谋面的友人,必然有部分是重叠的。在网络上,我们常常因为讨论某个问题,或者对某个人物、事件、领域感兴趣,而得以交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已经成为我们朋友的重要来源。

    只要你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言、互动,交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不难,早期的bbs,后来的qq群、微博、微信,甚至游戏、读书、音乐A pp上,在社交化蔓延整个网络的背景下,喜新厌旧的我们可以得到无限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渴望得到认同的你,如果能和一个人长期保持沟通,势必为彼此友情的建立提供充足的动力。

    不过,渴望认同的另一面也叫“固执己见”。不管如何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是充满“偏见”的。这并不是否认客观的存在,这里的偏见指的是彼此脑海中的认定,即使你再公正客观,总会有人认为你持有偏见,是谓“互动中的偏见”。这种对偏见的认定,来源于每个人的固执己见,即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们也会不断去修饰、调整观点,乃至重新建立起一种对观点的自我认同。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理背景共同决定的。这意味着即使外界环境一样,认定的基本事实一致,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知识水平、性格偏好不一样,两个人之间发生观念冲突仍然是非常容易的。网络显然增加冲突的频率,也最终导致朋友之间的“撕x”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过往,方韩大战也好,转基因争论也罢,越来越频密的各类争论,造成朋友反目的现象早已不令人意外。

    回到开头我提到的“拉黑”行为,我之所以听之任之,并不去挽回,恰恰在于我从心理上默认了拉黑行为的合理性。换言之,我认为即使是真正的朋友之间,友谊的小船都可能说翻就翻,这些并不太在意的陌生好友,拉黑还是删除,又有什么关系呢?按照“邓巴数”的理论,人类智力允许的稳定社交人数是148人,拥有近千好友的我,缺乏足够的精力去维护那些陌生好友——— 爱翻不翻。

    但问题显然不在于陌生好友多拉黑,而在于可贵友情的破裂。友情之于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并不乐意因为一件事或一个观点与好友闹翻。而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恪守沟通的边界就非常重要。甚至,即使是密友,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开一些彼此都心知肚明的话题禁区。由此,无话不谈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而垂直化的友情状况则会越来越普遍。友情不断细分,垂直化甚至碎片化,或许,这就是每个人固执己见所要付出的代价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22 00:52 , Processed in 0.16000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