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回复: 2

冬季养生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渐入佳境
  • 打卡总天数:46
发表于 2014-4-2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冬季养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的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是万物生命现象潜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很盛,表现出风寒凛冽,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人们也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到太阳升起时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好像有所收获而不肯泄露机密那样,保持平静而不露声色。还应当注意保温并躲避寒气,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上面这些,就是适应冬季“藏”气特点的养生原则和方法。
  如果违反了这个方法,就会伤害肾脏,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病和厥病。因为冬藏是春生的基础,由于冬天没有很好的养“藏”,到春天阳气应当生而不能生,就会发生痿和厥之类的病证。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数九寒冬时,人体为防机体散热过多,末梢血管收缩,使得人体血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造成心排出量降低,足部表面的温度会更低,因此我国民间素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

  足寒伤心,脚受凉受冻后会伤及全身,尤其可危及心脏。此外,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免疫力下降,潜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滋生,诱发感冒或支气管炎。
  足部受寒后抗病能力降低,还可引发胃痛、妇女痛经等多种疾病。因而冬季注意对足部的保暖,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

  养生应用分析
  足部保暖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足部保暖除选择宽松、柔软、保暖性能好的鞋袜之外,易出脚汗者,鞋内还应放上吸湿性较好的鞋垫,双足的表面温度宜维持在28~30℃最为舒适。
  ②冬天应每天坚持热水泡足,以确保足部的血流畅通,水温可控制在55℃~70℃之间。用热水泡足,尤其在临睡前泡足,可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若在泡足的同时,再对足心足趾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还具有消除疲劳、有助睡眠之功效。
  ③睡觉时尚可在足底放置热水袋,这样既可避免脚底受凉,又可温暖被窝减少寒冷刺激,使人尽快入睡。
  ④冬季加强足部的运动锻炼,能促进与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通过提高体温来确保足部温度不致于过低。

  冬季保健:冬季严寒万物藏,保健敛阴又护阳。起居作息顺天时,老人早寝晚起床。冬令进补莫过量,合理膳食重营养。生冷黏硬不可食,少吃干食多喝汤。暴暖暴冷易感冒,暴食暴饮伤胃肠。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锻炼身受伤。前腹后背要保暖,谨防寒气脚下凉。烟酒御寒反有害,衣食住行保健康。老人过好严冬关,五福降临寿无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

  【养生应用分析】
  冬季寒冷,阳气内藏,民间历来就有冬令进补的习惯。这对于防止寒冷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有力的养生保健措施,一般补益的药物偏温得多,冬天增加营养是与时令季节相关的。但是要适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他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以保证能量。天太冷的时候,老年人不宜太早出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内藏,万物蛰伏,故人体的阳气也内藏于体内,再加上冬季人们活动少,所以体内容易生热上火、气机郁滞,这时多吃味凉顺气的萝卜则能够帮助清除体内之郁火,有助于健康。
  【养生应用分析】
  冬季阳气内藏,外冷而内热,人们为了防止气郁上火则可多食下气宽中的萝卜,如牛肉炖萝卜、羊肉炖萝卜等。

  夏日阳气在外,体内阳气相对不足,然而天气炎热,人们喜食寒凉之品,如冰淇淋、冰饮料。结果往往会出现胃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而这些均是胃阳受损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夏季少吃生冷,多在炒菜或汤中放入生姜丝,以温胃散寒。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强调人的生活起居与精神志意,必须与四时生长收藏规律适应和一致。
  四时之气,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因此,这种适应与一致不仅为下一季提供了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基础,而且成为保持身体健康,防止季节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包含与孕育着积极的预防思想。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注泄等疾病。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伤害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
  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始,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养生应用分析】
  提出了“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的理论观点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养生的原则,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论的学术思想及其实际应用。
  夏秋防着凉,免得伤胃肠;春冬保身暖,免得伤风寒。夏日阳气在外,内在脾胃阳气反而不足;夏日暑邪常常挟湿伤人,湿为阴邪,又易侵犯脾胃。秋日气候有热转凉,易伤人体阳气。
  因此,夏秋之季不宜过食寒凉之品,以免伤及肠胃。春冬季节天气寒冷,寒为阴邪,易伤卫阳之气,容易导致伤风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所以要注意保暖。
  【养生应用分析】
  在夏秋季节不能过食生冷的食物,还要注意胸腹部的保暖。
  春冬季节要注意机体的保暖,特别是女同志不能贪图漂亮不注意衣服的增添。
发表于 2014-4-2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春天啊,这样的帖子不合时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21 17:51 , Processed in 0.14630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