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文作者:Diana Kwon
研究人员提醒道,博士项目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让他们能适应学校之外的岗位。
2023年中国在读博士人数超过60万。来源: ChinaImages / Sipa USA via Alamy
全球的博士毕业生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稳步增加。而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人数更是出现了爆棚。
传统而言,博士学位是在学术界觅得一份终身职位的垫脚石。而如今,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高校和研究所的空缺职位。研究人员认为,许多大学并没有让研究生做好从事学术圈外工作的准备。
“我们要让博士生教育更有意义、更可持续,更好地匹配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曾就职于经合组织(OECD)的葡萄牙高等教育国务大臣Cláudia Sarrico说道。
博士爆棚
在经合组织的38个成员国中,1998年至2017年的新晋博士毕业生数量几乎翻番[1],而且之后仍在继续攀升。(但在过去几年,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的博士在读人数已经开始下降,部分原因是生活成本高和补贴低。)
在中国,博士生的数量翻了一倍——从2013年的在读人数约30万人到2023年的逾60万人。“人数太庞大了,而且还在不断增加。”香港大学研究高等教育政策和实践的Hugo Horta说。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有好几个,Horta解释道,比如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人数一直在上升,比如国内许多人相信投资高等教育能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回报。
但是,学术界的岗位数量并没有与博士生人数“齐头并进”,Horta说。被这些博士项目录取的人,绝大部分是按照学术方向在培养,因此许多未来毕业生将面临激烈的岗位竞争,他说。
寄予厚望
在美国、澳洲和英国等国家,非学术岗位已成为博士毕业生的“常态”。2023年的一项研究[2]调查了英国逾4500名博士毕业生,发现超过2/3的博士毕业生在从事学术圈外的工作。
这类就业情况意味着,博士生正在选择非科研性质或是超出他们专业范畴的工作。南非参与一项2020年调查的逾6000名博士生中,18%的人表示他们在寻找相关专业的工作时遇到了困难。“即使他们最后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和他们的博士学历相关,而且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期待或想要的工作。”该调查共同作者、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的研究员Milandré van Lill说,“依我看,我们的博士毕业生已经达到了饱和。”一些在学术圈外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觉得自己有点大材小用了,van Lill说。
但这也不是绝对。2023年的这项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满意度普遍较高,超过90%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2]。相比从事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领域的人,从事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人更容易找到科研类工作——这也与职业满意度更高有关。
如今,这么多博士毕业生不得不在学术圈外找工作,引发了人们的一个疑问:硕士学历是否就够了——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能获得一般博士学历才有的收入。根据2023年[3]的另一项研究,在英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中,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的时薪普遍更高,但并非所有专业都如此。在法律、经济和管理专业,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的收入略低。如果考虑就业年限和资历,任何领域的硕士学历都比博士学历的收入略高。
风向转变
许多研究人员呼吁我们重新审视博士的意义,让高等教育系统改革能更好地帮助博士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改革了,比如让博士生在研究期间接受培训和带薪实习,或是推出诸如“产业博士”的替代选择,“产业博士”让学生与企业合作完成他们的研究。尽管如此,许多博士生仍表示,学校并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来帮助他们适应今后的非学术型岗位。
“我们必须改变博士教育,培养适合各行各业的博士,”Sarrico说,“社会需要他们的技能——创新力、批判思维、分析思维——所有这些都是就业市场看重的。”
参考文献:
1. Sarrico, C. S. High. Educ. 84, 1299–1315 (2022).
2. Hancock, S. Stud. High. Educ. 48, 1523–1537 (2023).
3. Marini, G. & Henseke, G. Stud. High. Educ. 48, 1538–1550 (2023).
原文以How many PhDs does the world need? Doctoral graduates vastly outnumber jobs in academia标题发表在2025年6月22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5-01855-w
你认为中国目前有“博士过剩”的情况吗?
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这位遭美国起诉的科学家选择加入中国大学
钱少+就业窄:这些国家读博的人越来越少
涨薪遥遥无期?美国生物医学博士后资助或至多五年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