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回复: 0

keso:豆瓣是如何衰落的?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2-2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1000mnswt2x5sjr5ym6e.jpg

北京798的涂鸦。2007年5月3日
作为豆瓣曾经的忠实用户,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都没用过豆瓣了,你大约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一个爱过、沉溺过的网站,就这么衰落了,酿成了一个没故意义、没有代价的符号,仅仅用来承载“文艺青年/中年”用户的回想,真可惜。
感慨一下其实也可以明确,毕竟付出过大量的时间和热情,但硬要说豆瓣的衰落是由于“豆瓣的管理者,太执拗、太狷介了,太喜欢跟用户赌气了”,则未免有点过于自以为是了。
赌气是什么?无论对错,只管对着干,这叫赌气。以我对阿北的相识,他大概会固执,大概会狷介,但从不会赌气。多数时候,他是由逻辑驱动,而非情绪驱动的。
他确实会无视许多看起来天经地义的用户要求,也确实会介意用户对网站功能的滥用,但那不是由于他要跟这些用户赌气,而是由于对产品负责的人是他,而不是用户。
在我看来,不被用户指挥,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根本素养。任何乐成的产品,肯定源于对某些特定理念的坚持。许多年前,我写过一篇《不要听用户的》(附在本文后面),我说,“假如用户都成了你的产品经理,还要你做什么?假如你不能比用户更深刻地明确你的产品,还要你做什么?”
要说赌气,微信是不是在跟用户赌气?用户想要突破5000人的好友数限定,想要突破群人数的限定,想要不受束缚地在自己的朋侪圈做推广、诱导分享,听不听?微信把用户在朋侪圈复制粘贴的长文字折叠了,是不是跟用户赌气?发视频只能发15秒钟,是不是跟用户赌气?云云赌气,微信是不是早就应该衰落了?
一家公司的性格,就是它的首创人的性格;一个产品的代价取向,就是它的首创人的代价取向。你把豆瓣想像成一个有点自负,又有点文艺的理工男就对了,他并不会跟任何人赌气,他只是有些执念,无法被容易说服罢了。假如一定要说赌气,阿北大概一直在跟自己赌气,他也经常要为这种赌气付出代价。
移动互联网起来的时候,阿北曾对我说,在PC互联网上,豆瓣始终需要警惕地处理差别产品之间的接洽和区隔。比如豆瓣影戏的活泼用户,跟豆瓣读书的活泼用户现实上好坏常差别的两种用户,重合度很小。而且这两个产品的推荐算法也不一样,书有长尾,影戏根本上只有头部,让它们调和地共存于一个网站中,是个不小的寻衅。豆瓣书影音的用户跟豆瓣小组的用户差别更大,重合度更低,前者是算法产品,后者是社区产品,它们在导航栏上无论怎么安置都觉得有问题。
阿北说,幸好移动互联网来了,这下问题简朴了,每个产品做一个独立的app就好了。原来一个豆瓣影戏的用户,打开豆瓣也是为了访问豆瓣影戏,豆瓣小组的用户打开豆瓣也是为了进入小组,如今他们可以直接打开自己想要的那个app。而且,板块独立成app,每个app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进化。
厥后证实,这是阿北最大的失误之一。这个失误倒不是由于他跟谁赌气,而是他低估了豆瓣作为一个有机体的代价。阿北在2014年豆瓣年会上公开认可豆瓣错失了移动互联网,这导致一度被认为走得很顺畅的豆瓣的商业故事也差不多戛然而止。
阿北更受品评的,大概是他的所谓“商业洁癖”。就像有人说,Google怎样界说“Don't be evil”中的“evil”?答:谢尔盖·布林不喜欢的就是evil。豆瓣对广告很挑剔,气质不合的不接。什么叫“气质不合”?答:阿北不喜欢的就是气质不合。
中国影戏市场起飞的那几年,我曾经劝阿北,要抓住时机成为影戏网络推广的主渠道,由于中国肯定会成为举世最大的影戏市场,新片的网络推广一定会有大量资金进入。阿北说,确实思量过,但末了还是决定豆瓣不参与影片的宣传推广,由于豆瓣官方参与一定会影响用户对影片评分公正性的看法。你觉得这是跟谁赌气?
一家跨国PE的负责人曾经软磨硬泡让我把阿北先容给他,他乐意用豆瓣IPO能够召募的资金量,换取相应的豆瓣股份,支持豆瓣潜心把规模做大,三五年内不必思量上市问题。见面后,阿北婉拒了这位PE的好意,由于他觉得豆瓣做不到PE期望的那么大。你觉得这是跟谁赌气?
2005年,当豆瓣还只有一个员工的时候,阿北曾经想把豆瓣注册为一个非营利构造,就像美国闻名的分类网站Craigslist那样。相识了一下他发现,注册非营利构造比注册公司复杂多了,而且中国的非营利构造不能像Craigslist那样靠广告支持。所以,把豆瓣注册为一家商业公司,而且像其他商业公司那样做商业筹划,拿风险投资,实在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细究起来,阿北还真未必把你们所谓的商业乐成看得那么告急。
至于说豆瓣衰落,我觉得仍然是一种自以为是。由于我们长时间不消豆瓣了,我们就说它衰落了;由于豆瓣太老了,既不会被媒体关注,也不会被资本关注,我们就说它衰落了;由于我们感觉不到豆瓣的影响力,我们就说它衰落了。
我查了下豆瓣在App Store总榜中的排名,第212位,我觉得不错了,比备受赞誉的TapTap(第689位)和机核(未入榜)要高不少。

191001ktt84puylx3dqpzt.jpg

豆瓣的微信指数
我又顺手查了下微信指数,最少在微光荣户的关注度上,豆瓣并不显着逊色于知乎、B站这些当红炸子鸡。
一个负责承载“‘文艺青年/中年’用户的回想”的网站,你不能指望它有多么大众,多么流行。但豆瓣不是用来承载回想的,豆瓣一直都被它的用户在当下利用着。就算我们不再是典型的豆瓣用户,还是会有比我们年轻的人成为豆瓣的用户,甚至比当年的我们人数还要更多一些,更加忠实一些,更爱豆瓣一些。
没错,豆瓣曾经那么靠近我们所界说的乐成,也几乎达成了我们所界说的衰落,但当下的豆瓣用户根本不在乎豆瓣乐成与否,衰落与否,就像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利用过豆瓣,以及是否在继续利用,反正豆瓣是他们的。
豆瓣已经快15岁了,无论作为公司,还是作为产品,它都不如浪尖上的那些佼佼者那么闪亮,那么醒目,但我有个感觉,它很大概是活得更久的那个。20年、50年后,闪亮的、醒目的那些早已不在了,豆瓣还在,安静地、舒缓地存在于它自己的角落,跟已往一样。
oOo
不要听用户的
keso

191001bblv99v0ve77kq96.jpg

豆瓣注册用户突破100万,员工于金鼎轩地坛店小聚。2007年11月13日
Jakob Nielsen的可用性第一准则,就是不要听用户的。王建硕很早之前也追问道:喜欢有之,还是喜欢用之。Apple的乔布斯信赖,用户的需求不是他自己发现的,而是你替他发现的。在iPod出来之前,没人知道自己需要一个iPod。
跟着用户的诉苦跑,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用户,由于他是用户,诉苦是他的权利。世上没有完善的事物,所以不大概没有诉苦。
有人开发个产品,到处听用户的,惟恐得罪了用户,惟恐做出来用户不喜欢,所以每增加一个特性,都要问问用户,网站改改版,也要做用户调查。假如用户都成了你的产品经理,还要你做什么?假如你不能比用户更深刻地明确你的产品,还要你做什么?
Google也搞用户调查,比如Google Talk的新功能投票。但你万万别认为这是Google拿不定主意,所以征求用户的意见。现实上,Google所列出的那些新功能,我信赖都会出如今Google Talk的未来版本中,只不过他们需要确定一个优先级。
豆瓣每次网站做些小变动,总会有用户大声反对,要死要活的都有。但效果呢?迄今还没出过人命,而用户对某些功能的访问率显着进步了。由于杨勃信赖数据,相光荣户怎么做比他们怎么说更本质。
一件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满意用户已有的需求,而是创造尚不存在的需求。你怎么大概指望用户对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需求,提供有代价的看法呢?李彦宏曾经问:谁说了算?在百度,固然是PM说了算。网民说了算?别扯了。
如今Twitter面对大量克隆产品的竞争,所以一定碰面对来自用户的要求增加功能的压力。听不听?是个大问题。从来没有坏产品,只有不称职的产品经理。
2007/07/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

GMT+8, 2025-4-21 23:04 , Processed in 0.16135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