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心情点滴] 爸爸是清华博士,妈妈985毕业,但娃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0
发表于 2025-7-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webp

2025年济南中考志愿填报咨询会,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大多数曾以“学霸”身份走来的父母而言,人生中最难接受的或许不是事业的瓶颈,也不是生活的琐碎,而是——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


当“望子成龙”的期望,撞上孩子“普通资质”的现实,一场无声的家庭拉扯便已开始。


数据显示,自身学历越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高:在本科及以上的父母中,几乎人人都希望孩子至少读完本科,近三成更是期待孩子至少拿到硕士学位。


2.webp



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不是简单的 “遗传复制”。当现实与期望出现落差时,高学历家长们面临怎样的处境?又该如何调整教育策略?


1、当学霸家长遇上普通的孩子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一个普遍认知:高学历家庭的孩子,的确更容易取得优秀成绩。并且,这种“教育背景”的优势,近年来正愈发明显。


2025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90后高中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概率与父母学历、职业地位的关联程度,明显高于70后和80后群体。


3.webp



虽然如此,但孩子的成绩并非父母的“遗传复制”,较为直接影响成绩的是智力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智商约48%受到遗传影响(广义遗传率),其余则取决于环境以及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这种复杂性意味着,哪怕是学霸父母,也可能要面对孩子学业成绩平平的现实。


高学历家长或许觉得“上大学是底线”,但数据藏着更客观的答案:202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0%,即适龄年轻人里,六成会进入高等教育,但其中本科招生490万人,专科招生568万人。这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过半是大专生。


面对资质普通、成绩不达预期的孩子,高学历家长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陷入持续焦虑,和同处境的家长互相倾诉;有人难以接受,甚至出现抑郁倾向。


他们的教育选择也分殊明显:有人耐心等待,盼着孩子年岁渐长后领悟力跃升;有人转变思路,“鸡娃不如鸡自己”,专注自己的事业,为孩子筑牢生活根基;有人绕开高考,选择留学;有人接纳职业教育,支持孩子走 “中本贯通”(毕业有编制)、读职校学兴趣专业,或是学一门手艺。



4.webp

 


2、七成家长都有教育焦虑,学历越高越严重


  即便高学历父母的孩子在升学中更占优势,这群人却偏偏扛着最沉的教育焦虑。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2021年曾上过热搜,他在官网介绍里略带无奈地自嘲:“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这是许多高学历家长的心声。2019年一项针对上海3万余名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70%家长对子女教育“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主要的焦虑来源正是学习成绩。


更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学历与焦虑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 学历越高,焦虑越重,这种关联甚至超过家庭收入和职业地位的影响,仅次于教育期待本身。


5.webp



高学历家长的教育焦虑,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一项对北京、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调研中,研究对象中近七成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的焦虑不仅来自对孩子前途的担忧,更源于一种无形的社会比较——“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许多高学历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当成了自我评判的标尺,这种心理投射使得教育焦虑更加难以缓解。正如研究中,一位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绩责任重大,会焦虑孩子的成绩问题是由于自己做得不够好。


3、六成中产家长怕孩子将来不如自己


在全球就业市场波动的当下,中产家庭的教育焦虑愈发普遍。人类学学者关宜馨在《不确定的爱》中写道,“通过对教育投入金钱和精力来投资人力资本的做法虽然不能保证回报,但至少是中产家庭掌控之内的事。”


在针对南京初中生家长(中等收入、高学历)的研究中,58.5%父母担心孩子未来的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研究引述了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我们就属于经过自己努力上学成为的小中产阶级。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子女以后的生活不要低于现在的水准”。


这种焦虑,在中考普职分流上尤为明显 —— 该研究中,100%的家长表示无法接受孩子考不上高中、进职高。


确实,中考比高考更 “残酷”。2025年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一篇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普通高中、中职(包括职高、中专和技校)在校生人数比值约为1.5:1,相当于每5名学生里3个人能上普通高中。与高考相比,中考的筛选机制更为决绝——几乎没有复读机会,一旦失利,即便可以参加高考,但大概率与好大学无缘。而且一线城市会面临更大的普职分流压力——数据表明,相似家庭背景的孩子,在一线城市就读中职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焦虑驱动下,高学历中产家长更爱深度介入孩子成长。对京沪中小学生家长的研究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更倾向于深度参与子女教育,从课外辅导到日常沟通,事无巨细。


然而,过度的介入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无法缓解家长的焦虑、提升孩子的成绩,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017年一项发表在《皖南医学院学报》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父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教师、医生、公务员子女的自杀风险也明显更高。研究者认为,这类群体对自己要求严苛,也容易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成绩平平,对很多高学历家长来说,是难以言说的落差。不仅因为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情感,更因为,这动摇了他们对“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信念。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父母的“望子成龙”,是在转嫁他们自己的焦虑。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父母的焦虑从未只是对孩子的焦虑,也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自我回应。


也许人们无法轻易放下期待,但可以在落差中逐渐学会共处。孩子的“普通”不一定需要被解释、被扭转,它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的人生状态。(来源:腾讯新闻)


6.webp



作者丨Heather 设计丨Heather 编辑丨赤耳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0 08:06 , Processed in 0.12984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